• <th id="7fuyy"><option id="7fuyy"></option></th>

    <menuitem id="7fuyy"></menuitem>
  • <th id="7fuyy"><video id="7fuyy"><acronym id="7fuyy"></acronym></video></th>
    <object id="7fuyy"><em id="7fuyy"></em></object>
      <code id="7fuyy"></code>
    1. <big id="7fuyy"></big>
    2. <code id="7fuyy"><nobr id="7fuyy"><sub id="7fuyy"></sub></nobr></code>
    3. <object id="7fuyy"></object><center id="7fuyy"><small id="7fuyy"></small></center>
      1. 中食網 -> 新聞 -> 正文
        隴東旱塬玉米畝產再破噸糧水平
        時間:2022-11-07 18:15:03 來源:中食網

          科技日報蘭州11月6日電 (記者頡滿斌)記者6日從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獲悉,在該院和平涼市農業科學院聯合舉辦的旱地玉米密植增產及延期低水分粒收觀摩現場上,專家組對位于平涼市涇川縣高平鎮的試驗田進行測產,旱地玉米籽粒含水量降至了18%以下,百畝機收實產816公斤/畝,其中迪卡159、恒和5266、中單163等五個品種再次達到畝產噸糧水平。

          據了解,為了讓果穗在田間站稈自然脫水成熟,節本增效,農業科研人員將玉米收獲期推遲到10月底收獲。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樊廷錄介紹,玉米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近40%,加快玉米持續增產及機械收獲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之一。

          黃土旱塬是我國北方旱地農業中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尤其是位于甘肅慶陽和平涼的450萬畝平坦塬地,如今已成為甘肅省糧食生產功能區,近幾年連續出現了旱地玉米噸糧田高產典型,預示著旱塬糧食生產有較高的增產潛力。

          十年來,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依托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研發形成了旱地玉米綠色增產及延期低水分機械粒收技術,2020—2021年有10個品種具有“籽粒水分低、機收損失率低、倒伏率低、田間站稈時間長”的明顯特點,最高產量達到1327.5公斤/畝。2022年,該院繼續加快該項技術應用,引進新品種44個,集成配套了覆膜施肥機藝一體化、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化肥減量增效、適水密植增產、低水分粒收、秸稈粉碎還田培肥地力6大技術。

          “正值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如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甘肅省農科院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的科研人員正在以實際行動為守住旱塬糧倉、端穩糧食飯碗進行不懈地探索與實踐!狈浾f。

        分享到:
        中食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食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食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食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食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QQ:2427031969 郵箱:2427031969@qq.com。